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8-31 09:15 阅读量:19220
作者:岳薇
日前,大型国际合作系列项目“行走的民族文化园”合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旨在通过徒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向世界传播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理念,以纪录片、短视频、线上云社区、书籍等形式,打造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国际化的中国文化品牌。
近年来,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的相继出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全国许多地方相继开展。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省份,从文物、资源的保护传承到重点项目建设、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路段游人如织,建设效果显著。接下来,如何讲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擦亮国家文化公园的名片,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将成为重要课题。
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
2019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强调以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资源为主体,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近两年,黄河、长江相继纳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文化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根据相关负责人的解读,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和重大主题的文物资源,实施公园管理和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着力打造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这也意味着,作为国家顶层设计,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将成为文化资源的宝库、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舞台。
今年暑假,很多人直观感受到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比如,一些标志性项目陆续开馆或封顶:杭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一年多,馆内基础展和特展聚焦千年传承、时代价值和大运河当代形象,成为热门打卡地;近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主体结构封顶,黄河国家博物馆即将竣工。郑州竖起了新的地标,成为讲述长城黄河故事、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板块的绿色廊道、景观带相继建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一体化项目相继开业迎客。《诗与远方》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在这些明显的变化背后,还有更系统的工程在积跬步千里。遗产项目通过修缮和集中连片保护,抢救濒危和受损文物,加强控制,通过展览提高遗产活力;数字复制工程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化园官网和数字云平台,数字化展示文物和资源,实时展示历史名人、诗词歌赋、经典文献等相关信息,打造无尽的网络空间。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文物资源,让文物、历史、文化说话。
一批文学艺术经典
“黄河在咆哮。这歌词有图!”前不久黄河进入主汛期,壶口瀑布的奔流奇观多次登上热搜。网友直言:面对咆哮的黄河,经典音乐《保卫黄河》忍不住在脑海里打转,激情澎湃,催人奋进。面对黄河,不止是“大合唱”,“黄河之水如何移天,入海洋,一去不复返”,“黄河远在白云之上,万仞山孤城”,“山遮白日,海泄金河”,这些流传千年的话,像图画一样映入我们的脑海。这些杰作是来自母亲河的伟大礼物,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相关的文艺经典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在继承传统中继续创新。
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中华文化内涵的公共文化载体,是国家的象征。长城、千年运河、二万五千里长征、九曲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符号,相关的文艺经典大家都耳熟能详。说到长城,“长城不倒”萦绕耳际,“不到长城非好汉”响彻中外;长征中提到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惊天动地,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等油画令人难忘;说到长江,“长江水滚滚东流,浪花淘尽英雄”“叶落如瀑沫,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等古诗词有着持久的魅力。
随着各地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这些文学经典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的时代佳作将在火热的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河边的人》,聚焦京杭大运河沿岸环境治理,书写大运河绿色之路,展现大运河顺应时代、继往开来,联通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成为讲述新时代大运河故事的佳作。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图书馆。聚焦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的变迁,选择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一定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一方面,这些优秀作品会推广中国文化品牌;另一方面,他们将为广大人民群众走近国家文化公园打开一扇窗、一扇门。
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一项项重大文化工程,一批批文艺经典,终将汇成一张张闪亮的中国文化名片。目前,我国已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总体建设布局。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强调生态、文化、园林还民理念,突出创新性、公益性、开放性、国际化,对内强调民族化、本土化,对外适应国际化、通用化。从创新的理念到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标志,无不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所以,要把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讲给世界听,擦亮这张国家的、世界范围兼容的文化名片。
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容不得浮躁和应付。具体来说,首先要形成中国民族文化公园的品牌意识。它是无数中国文化名片的融合,是国家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磅礴的文化载体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打造和强化的中国国家象征。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其次,深入挖掘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物、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感人故事,并使之具体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给世界人民,增强文化的存在感、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形成“国宝”、“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传播品牌。再次,要以文艺各品类为重点,实现创作联动,形成以国家文化园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矩阵,通过文艺作品讲述中国国家文化园故事,并以此为窗口传播中国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
面对百年未有的变革,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要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就要善用新技术新手段服务于内容建设。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艺创作讲故事,既要挖掘好故事、新故事,又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紧盯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前沿,密切关注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特征,不断以数字化、知识化等新技术、新应用引领中国民族文化园的故事讲述方式,在创新思维和理念上下功夫,形成中外观众接受的好故事。比如徒步看长城也是这样。今天徒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无论是拍摄视角,还是数码产品等等,都注定是独一无二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港乐“声生不息”为音乐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2022-08-31 09:13
科普阅读不应只靠“投喂” 2022-08-30 10:38
率先布局元宇宙赛道,AI产业加速成势 2022-08-30 10:12
“时尚感”和“烟火气”并存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赶集” 2022-06-13 05:26
露营火爆,潮流背后有哪些隐忧? 2022-05-07 02:12
阳性感染者方舱内投身志愿服务 2022-04-23 23:16
方舱医院医患以心换心阳性感染者递上手书感谢信 2022-04-08 19:11
昆山四月份以来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44例34例与农贸市场相关联 2022-04-06 13:02
中越边境城市东兴发现一例新冠阳性感染者 2022-02-25 10:00
“冬奥效应”凸显体验冰雪乐趣成“双奥之城”新时尚 2022-02-09 23:07
头发丝上的工匠精神:他想为返乡务工者带来点“不一样” 2022-01-21 12:32
绿色生活你我同行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2022-01-17 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