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网 > 文化 >

主旋律影视作品传之有道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8-31 09:17   阅读量:11775   

更真实宏大的题材,助推口碑效应

近年来,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进步,主旋律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多地聚焦于历史事件或英雄的光辉形象,以恢弘的场面、高大的形象、严肃的台词为共同元素,呈现风格华丽宏大。如今大部分主旋律影像的叙事角度逐渐转向平视,镜头开始有意识地捕捉大时代中的普通个体和大背景中的小切口。用普通的故事映射时代的变迁,更容易吸引自来水,形成口碑效应。

在这样的变化下,主旋律影视作品更注重对宏大命题的细腻处理。作品的传播点和话题度不再局限于遥远的历史岁月和抽象的政策理念,正在变得具体和多维。这一点,在目前基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上,在专家学者们角度多样、感性具体的对作品的评价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以当代农村剧《幸福的故事》研讨会为例,与会专家的评价在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得到新发展、农民面貌焕然一新的大主题下衍生出诸多“小视角”:以何幸福为代表的女性角色的励志成长、农村法治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在不避其缺点的同时刻画小人物的善良本质等。,不一而足,幸福的故事用“一人一家一村”的精妙和真实勾勒出了农民。作品主旨打破了生硬的艺术表达和为说教而说教的藩篱,不回避现实问题,不再把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视为宏观的抽象概念。而是将主题拆解成生动的剧情,塑造成丰满的人物形象,为行业评价和口碑塑造提供了更具延展性的视角和话题。

除了专业的考量,主旋律作品的媒体声音和观众讨论也获得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不断增强了作品的口碑传播效果。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更容易让观众带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更容易理解众生因奋斗而发光,祖国河山因热爱而美丽的深刻主题。如《宁敏小镇》用西海固人民的生活变迁来展现脱贫攻坚成就的伟大主题,以一种看似“乡土气息”的手法获得媒体和观众的赞誉。除了人物故事、西部建设等与剧情息息相关的话题,在西海固人民努力种蘑菇、努力寻找市场的时候,观众感叹如今直播平台的发达和交通系统、物流系统的完善,直观感受到来之不易的幸福感和发展成就。可见,用身边最简单直观的感受来激发观众的信念和奋斗动力,也能实现主旋律的创作初衷。这样一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即以扎实的内容与积极的主题相呼应,让各种感官的观众都能有更多真实的思想去表达,创造口碑效应,同时强化影视创作的“根”和“源”。

青春更新话语体系,贴近年轻受众。

随着观众群体的更新迭代,年轻观众已经成为电视剧的重要受众。主旋律作品要想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就要在形式创新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摸清观众的收视诉求,让承载主流价值观的宏大主题与青春的话语体系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鸿沟,走进年轻观众的视野和内心。

许多电影制作人创新他们的表现方式,以适应年轻观众的喜好。比如,在传播的移动即时性背景下,符合大众审美预期、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的主旋律作品,更容易在当前众多视听内容选择中脱颖而出。因此,贴近年轻观众碎片化、新奇化观看偏好的“小体积”和“新视角”成为近期创作领域的有益尝试。纪录片《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以五分钟的微卷,用生动的动画和幽默的笔调,追溯常用汉字的演变历史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让当下容易遗忘汉字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汉字的起源,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艺术经典中的党史从一系列艺术作品入手,让年轻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获得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这类作品更容易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中形成话题效应,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就像一扇窗,很多人通过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主流价值观的更加理性的认知。此外,主旋律影视作品会以形象化、讲故事的方式,再现课堂、书本、新闻中出现的著名人物、历史事件,让头脑中的概念变成立体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功德》是一部主要的现实主义戏剧,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经历为故事内容。通过剧中的描述,观众发现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是一个可以给孩子做一架木制飞机的父亲。科学家孙家栋也有鲁莽的一面。他被关在图书馆,因为他沉迷于看书,没有及时离开。要不是钱学森拦住,他早就从二楼跳下回家了。通过作品的讲述,年轻观众发现,这些英模不再是存在于祖国历史长河和艰辛征程中的名字,而是鲜活、丰满、可敬、可爱的个体。在这种“沉浸式”的观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思考,然后别人推动自己,追求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前进。

也有很多创作者在选题上下功夫,为的是让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同频共振。近期很多作品不断探索主流价值观的内容,提取年轻人情感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比如《28岁的你》这个节目,就是针对革命先辈在建党的重要时刻,28岁时的重要经历。以“28岁”这个特殊的节点,跨越时空,连接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感情,引领更多年轻人传承先辈精神,秉持奋斗品质。在追溯过去的同时,也回应了当代青年的心声。电视剧《觉醒的年代》和电影《1921》刻画了众多青年学生为国家和人民呐喊助威的激情群像,生动展现了青年迷茫、不断试错到坚定进步的过程,以同理心激励和鼓舞着青年观众。青春写作让主旋律作品获得更多年轻观众的心。这些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网生,习惯于评论、分享、主动传播,愿意充当自来水,帮助主旋律作品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拓宽平台渠道,叠加传播效果。

现在的影视作品,包括主旋律剧,都面临着从长视频平台向短视频平台转型的挑战。随着短视频格式的普及,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阵地。《长津湖之战》等电影都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利用短视频的优势形成了传播的增量。此外,其他风格的新媒体思维也为主旋律作品的传播赋能:借助实时评论、弹幕等多重互动形式,抓住视点,制造话题,调动情绪,激发思维,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作品的播出场景中。“觉醒时代有续集吗?”出现在觉醒时代。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的弹幕。电影《过鸭绿江》的影评,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的铿锵话语,引发了其他观众的情感认同。还有头像、表情符号、文创产品、地标景点等衍生内容也在新媒体中流行,使得主旋律的宣传更加自然、贴近日常生活,增强了二次传播效果。

各种“二次创作”也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重要传播渠道。方、媒体人、粉丝对集锦、主题曲、预告片等内容进行“再加工”,让更多的细节和素材有机融合,作品所承载的主题得以充分延展。如时间剧《在人间》联合多家新媒体平台,推出“人间百态”第二次创作活动,涵盖影视、生活、手工艺、旅游、美食、音乐等多个方向,吸引观众参与。我的人民我的家园“手拉手”短视频平台推出同主题系列广告片,展现重庆、天津、青岛、北京等地的乡音和家乡记忆,回应观众的乡愁。

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要传播。随着传播理念和模式的改变,传播与创作形成正向合力,使主旋律影视作品以更加平实、青春、多元的面貌“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观众找到主流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获得代代相传、继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