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羊网 发布时间:2025-01-06 19:50 阅读量:17068
热词往往是时代的风向标。1月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2024中国经济热词。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促进法、一揽子增量政策、“两重”“两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点击查看gt;gt;
这组中国经济热词,同样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南方+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有关专家和行业人士,探寻广东改革发展密码。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为产业现代化锻造未来空间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回望2024年,广东聚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促进全链贯通、多链融合,不断畅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广东正加速走来。
向塔尖进军,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向空天探索,“广东造”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向深海挺进,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冷泉生态系统、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
在广东,一大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新质生产力转化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新产业,为产业现代化锻造未来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等多方的协力加持,广东则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研究提供最好的“测试场”。
以大湾区国创中心为主平台,广东正搭建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创枢纽,核心总部4个直属创新平台已引进、集聚创新团队超600人,4家省内分中心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重要力量。
不仅有科技出新,更有产业“出题”。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如中流砥柱,引领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工程:华为鸿蒙等国产软硬件形成自主生态并规模化装机应用,比亚迪以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连续两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技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厚积薄发,才让比亚迪迎来了市场发展的拐点。我们一定要在技术攻坚这条路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2024年,广东财政专门安排39.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基础再造等工作。目前,广东累计推动超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8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面向未来,广东聚焦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一批重大重点项目。2024年10月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更是以立法形式为今后科技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数据映射出广东发展“新”图景: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广东已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广东造”……
“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于能否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否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打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表示,广东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全过程生态链发力,广东将力争经过5年左右,实现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左右,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吃下“定心丸” 壮大“生力军”
2024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该法将填补我国民营经济领域专门立法的空白,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力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民营经济大省广东,广大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一方面,民营企业已然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共有50家粤企上榜,华为、腾讯、比亚迪位列前十。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生力军。2024年前11月,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5.27万亿元,增长15.8%,贡献省内超六成进出口总值。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广东民营企业不断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向“绿”发展,折射出广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和成效。
民营企业何以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壮大,又何以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难点痛点,广东打出政策“组合拳”,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和利益诉求。
例如,2024年初发布的“广东民营经济30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民营经济面临的市场竞争、权益保护、创新转型、资源要素、企业家精神、政商关系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政策措施。
过去一年,广东还不断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稳妥实施新《公司法》,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调整注册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粤星火”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品牌,惠及59万个体工商户,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民营经济发展已然大有作为,未来还大有可为。眼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至关重要。按下“加速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让广东民营经济主体更有信心逐浪市场。
正如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叶卫平所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的政策,打通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堵点,清除不利于营商环境发展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对待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将在法律层面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政策效应释放助力广东“大展拳脚”
去年9月以来,备受期待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亮相”,立足中国经济实际,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力精准、力度空前,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注入了充沛动能,被不少经济学家、企业家称为政策“及时雨”。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力抓好2025年一季度经济工作,加快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深挖消费、投资、外贸新增长点,努力实现“开门红”。
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生效,将为广东创造怎样的发展机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准广东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定位。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截至2023年,广东GDP已连续35年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一;到2024年12月,广东经营主体正式突破1900万户。此外,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百万人,是当之无愧的就业大省,为稳住全国就业“大船”发挥了关键的“压舱石”作用。
透过这些指标,不难看出广东投资、消费等方面市场的规模与活力。而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个领域。在这些方面,广东在全国“大盘”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是举足轻重,就意味着更大的政策落地空间。相应的政策“加力加码”,也无疑将为广东经济回升向好带来更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在去年11月,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揭开“神秘面纱”。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而早在2021年,广东实施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开展全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并在2022年初宣布如期实现“清零”目标。
在新一轮化债中,负债状况相对健康的广东看似“吃亏”,实则能够“轻装上阵”、更有利于“施展拳脚”。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用法,即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在这些具体措施落地后,广东用足、用好拥有全国最多市场主体,区域创新能力、制造业发展水平领跑全国等优势,就能够更好地承接积极财政释放的广阔机遇。
记者从广东省财政厅了解到,在2024年,广东就已充分利用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支持白云机场三期、粤东城际铁路、广湛高铁等工程,安排超8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有力、有效拉动投资。
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带动下,去年10月以来,广东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渐累积,全省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工业、外贸等主要经济指标走向更加积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指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在今年一、二季度,政策的中长期效果将更充分显现,并有望在上半年带来前稳后高的影响。
全方位扩内需 广东以“实招”创“实绩”
“广东省2025年将继续开展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换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手机等3C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新年第一天,省商务厅发布公告,及时回应消费者关于换车换家电跨年后“补不补”“怎么补”的关切。
过去一年,“两重”“两新”成为经济领域热词,也成为各地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制造大省、消费大省,广东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优势突出、市场广阔,推动“两重”“两新”工作,不仅可以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更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两新”工作全面铺开。4月初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1+3+8”政策体系,创新推出一揽子财政资金保障方案,全年统筹各类资金投入超700亿元,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确保“两新”政策落地。
去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在2024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的“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广东第一时间行动,对照项目清单抓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并召开全省经济工作调度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要求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支出进度。
具体成效如何?数据给出答案:“两重”方面,2024年广东省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1—11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00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05%。“两新”领域,去年1—11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0%,继续领跑全国;全省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19.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2%,已连续2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首位,明确提出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在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
落实中央部署,广东今年如何更好推进“两重”“两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认真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广东而言,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2025年继续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推动更多广东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先进设备对接服务全国市场,仍将前景无限、大有可为。
“加速”又“加成” 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千行百业。在广东,“人工智能+”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出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的概念中,“人工智能”代表着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手段,“+”则既是“加速”也是“加成”——不仅能效率更高地作用于其他领域,更侧重的是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乘数效应。
根据《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
向着打造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目标,广东全力前进。
目前,广东已创建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先导区的省份。广东已发布64个大模型,大模型数量居全国第二。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31日,广东地区人工智能组织机构以近28万户的规模领跑全国,占据全国总量的14.7%。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全流程全场景,不断提升感知、认知和决策等多种能力,工厂就像有了“智慧大脑”。比如,服装设计领域可将设计排版时间从1天缩短到几分钟,1分钟内将设计图转化为成品效果图;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比传统人工生产效率提升30%,零部件制造成本下降40%;利用仓库机器人建设无人仓库,仓库容量增加2-4倍,工作效率提升50%。
新领域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为新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广东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强化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一代网络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应用与场景探索。广州、深圳等15城入选首批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两个月内诞生文远知行、小马知行两家自动驾驶上市公司……在这些领域中,人工智能扮演着核心角色。
当前,未来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新赛道,各国纷纷针对面向未来的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布局。“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将带来无限可能。比如,空中“智驾”时代来临;依托于具身智能关键技术,优必选Walker S系列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琶洲实验室“脑机AI智慧病房”让肢体障碍患者“眨眨眼”就能“自主翻身”。这些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正在广东批量“复现”。
“广东产业基础雄厚、数据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为‘人工智能+’创造了巨大空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崟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在广东的优势是产业化。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未来要充分以“人工智能+”制造业为牵引,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走过“元年”,蓄势待发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发力下,过去这一年,低空经济迅猛崛起,打“飞的”上班、无人机送外卖、eVTOL飞上城市天空……这些场景从科幻照进现实,低空经济逐渐成长为新经济增长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过去一年,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广东各地蓄势“起飞”。
楼外广场上,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地附着在大厦的外墙上进行外墙清洁演示,彰显无人机技术在城市建设与维护中的巨大潜力。这是2024年12月30日,深圳罗湖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揭牌现场的场景。
2024年12月26日,珠海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成立。“这是学校适应国家、省、市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需求,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的重要举措。”珠海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鸣说。
2024年12月25日,惠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落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将举办与惠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对接会,并利用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举办惠州专场推介会,协助惠州做好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军表示。
2024年12月24日,佛山“南海·蓝海行动”启航,南海区将逐步构建起低空配送“蓝海联盟”的运营网络,全力开拓低空经济的新蓝海。“我们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着手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低空航线研究,编制南海低空经济专项规划,拓展低空配送应用场景。”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游剑锋说。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聚了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汇集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其中,在无人机系统制造领域,广东相关企业数达2831家,在通用航空器与eVTOL制造方面,拥有企业数均排全国第一。
“载人飞行器不仅要飞得起来,更要飞得好,飞得便宜,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实现‘飞行自由’。”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在珠海航展上完成了该产品的全球首次公开载人飞行,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这样说。
去年5月,《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提出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7月,广东召开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抢滩“低空经济”第一省。12月30日,广东省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志着广东低空经济进入了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广东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南方+记者 昌道励 宾红霞 黄叙浩 李凤祥 许宁宁 刘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问界新M7x今日头条」携手,解锁「车轮上的自由」汽车营销新引擎 2025-01-06 17:24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Kang:美利肯将 2025-01-06 16:05
“创新驱动非凡未来”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推出5色数字印刷系统Revo 2025-01-06 12:51
“两新”工作加力扩围激发消费新潜力 2025-01-06 09:05
央行宣布将择机降准降息“择机”以何为标志?专家解读 2025-01-06 06:01
爱心全天大放送,助力困难家庭温暖过年 2025-01-06 04:13
国外小朋友首次获奖!“笔尖上的童心”十年开花结果 2025-01-06 00:24
湖北宜昌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 2025-01-05 20:00
全面深化改革提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取得新成效——广西首府南宁202 2025-01-05 16:26
寻找二十四节气AI|小寒迎腊八,让寒冷随风而逝 2025-01-05 13:31
“SDGsNEXT”“SDGsNEXT”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 2025-01-05 09:07
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生成式人工智能零售业全景探索白皮 2025-01-05 06:28
安理会上,巴勒斯坦代表泣不成声 2025-01-05 02:19
情暖长安,共贺新岁!年夜FUN石家庄站完美落幕 2025-01-05 00:45
我们为什么总是买不到低位 2025-01-04 23:19
京沈高铁“上新”提升运能 2025-01-04 18:34
2024年度社会责任基金公司招商基金:践行企业责任贡献招商力量 2025-01-04 12:36
全球农业观察|可可年度涨超170%领先主要大宗商品,2025年农 2025-01-04 08:38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 2025-01-04 06:18
央行最新例会: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25-01-04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