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5-02-08 22:23 阅读量:16991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
“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在去年4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作出如是预判后。近日,隆基交出了一份公司预测的2024年业绩单:
2024年,隆基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为82亿元到88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为83亿元到89亿元。对比之下,2023年,隆基绿能的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
高达82亿元到88亿元亏损额可能是行业之最。除了已知TCL中环2024年预亏82亿元-89亿元以外。行业目前尚未有其他家亏损额度超过80亿。
从“净利百亿”到“预亏王”。短短两年多时间,外界对于隆基的“光伏茅”的信任光环就已经被打破——无数投资人曾期待隆基在光伏行业建立起如同其他“茅”那样在光伏领域长久统治力。
然而现实却是,投资人很快迎来了公司市值大幅跳水——2024年7月,隆基市值一度跌破1000亿元,这一数字较2022年7月的5000亿元市值高点蒸发超过4000亿元。
紧跟着,隆基在多个赛道的领先身位被都变得“岌岌可危”——硅片领域市占率被TCL中环、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以及一众新势力蚕食;组件出货量成为第一后被“老对手”晶科能源赶超。曾经依靠PERC路线建立的电池片效率领先优势,也在N型电池路线的横空出世下成为了需要不断“计提减值”的垃圾资产。
超80亿的亏损亏在了哪里?
探究隆基的失误,我们需要弄清楚,隆基超过80亿元的巨亏出自哪里?
业绩预告中解释,造成隆基亏损的成因有三类:一、BC产品未起量;二是,PERC和TOPCon开工率受限,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三是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亏损。
公司寄予厚望的BC产品出货量未能起来是影响公司盈利性的主要因素。但要论亏损原因,还是资产计提减值还是和参股硅料企业亏损。
先来看看参股硅料企业收益亏损这块。
根据过往公告梳理不难发现,隆基公告中叙述参股硅料企业主要指的是:参股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云南通威”),隆基对二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5%、49%;2024年上半年,这两家公司合计出现5.16亿元的净亏损。
这两家公司都是通威旗下企业,伴随着通威全年预计净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的业绩预告出炉,预计下半年两家工厂亏损额度预计会放大。
亏损的大头则来自资产减值损失。
2024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亏损了52.43亿元。根据半年报,期内,隆基计提了57.8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包含存货跌价损失48.7亿元,固定资产跌价准备8.55亿元。
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亏损65.05亿元。同一时期,隆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5.58亿元。
作为一家从硅片龙头成长起来的一体化巨头,隆基在硅片、组件、电池片库存量庞大,当产品价格下跌,这些存货价值面临巨额缩水也容易理解。
但问题在于,隆基存货计提的规模有点过多了。
2024年上半年的各家财报数据显示,隆基的存货资产计提跌价损失远超同行企业。
同行业中,同作为硅片巨头TCL中环的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是11.09亿;
一体化巨头中:晶科能源是5.46亿,天合光能是5.02亿,晶澳科技是4.34亿。硅料与电池双龙头通威股份仅有22.52亿。
一名接近隆基绿能的人士曾向媒体表示,隆基绿能之所以出现如此高额的资产减值,核心还是其硅片产能较大,导致库存产品必须计提。
但对比下来,考虑到硅片领域市占率第一的TCL中环,其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是11.09亿。
这意味着,造成隆基绿能的存货跌价损失的不仅仅是硅片环节,公司在电池片、组件的环节存货跌价减值损失同样不容小觑。
巅峰期优势的逐步瓦解
隆基是多晶时代的革命者。2016年,隆基率先行业提出“单晶”必将取代“多晶”论断。随后几年,隆基带领行业开始大规模推广PERC单晶电池和组件,经过漫长几年角逐,拉开了单晶市场取代多晶市场的序幕。
隆基也在这轮革命中,享受到了最大果实。隆基2019年发布的166mm尺寸的M6单晶硅片和基于M6硅片的Hi-Mo 4组件产品,相继奠定了其在硅片端和组件端的历史地位。
到2020年,在晶科、晶澳、天合等其他老牌选手还在受庞大的多晶硅产能拖累时,隆基绿能的组件出货量登顶,并在此后三年蝉联第一。那一年,隆基成为了硅片+组件双龙头。
也是在2020年,隆基市值攀升至3000亿元规模,并在高瓴资本入场后,股价迎来新一轮飙升,2021年年中时,隆基市值飙升至5000亿元。
然而,正当其他隆基取得先手优势而自信满满之际,行业真正的角逐才刚刚开始,隆基的优势也在这一轮轮角逐中被“瓦解”。
首先是资本战争的打响。
以晶澳科技2019年顺利借壳天业通联完成回A上市作为起点,隆基的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纷纷顺利回归A股。上市之后,这些企业掀起一轮又一轮融资热潮。隆基原本的资本优势被抹除。
在获得了足够资金弹药后,紧跟着,行业的产能战争开打。
据PV-tech统计,2022年,晶科能源产能扩张规模39GW、隆基绿能36GW、天合光能25GW、晶澳科技15GW、阿特斯13GW、东方日升18GW、正泰新能18GW,七家公司新建组件规模超160 GW。
另据各家巨头财报,到2023年末,前五大组件巨头中的大多数组件产能已经来到了100GW:
截至2023年末,晶科能源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为85GW、90GW和110GW;天合光能的硅片产能为55GW、电池产能为75GW,组件产能为95GW;晶澳科技的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85.5GW,组件产能为95GW。
这一时期,隆基同样也在也在扩产备战,但总体上,其产能领先优势在不断缩小,出货量数据上甚至被对手迎面赶上。
财报统计,2023年末,隆基绿能的硅片产能达到170GW,电池产能达到80GW,组件产能达到120GW。组件领域,隆基仅比晶科能源的产能高出仅10GW。
从实际出货量上,2023年,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出货78.52GW ,反超隆基重回行业第一。到2024年,据多家行业媒体的统计,晶科能源或以90-100GW的出货蝉联2024年全球组件销售冠军。
另外,在隆基传统的优势项目——硅片领域,其统治力也不如往常。
2022年,隆基的硅片市占率大概是26%,和TCL中环几乎没有差距。2024年前三季度, TCL中环的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 94.86GW,硅片市占率为19.2%,对比之下,隆基绿能实现硅片出货82.80GW,同比下降4.22%;TCL中环已经在市占率上实现对隆基的反超。
在目前隆基的BC电池片还未放量的前提下,可以说,隆基在硅片、电池片、组件市场均失去了原有统治地位。
三次“战略失误”
是什么导致了曾占据优势地位的隆基,在如此短暂时间内逐渐丧失?
除了碳中和东风到来,除了资本市场的助力让各家企业“一夜间”甩掉包袱并快速成长外,隆基的几次“傲慢”下的战略失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典型的傲慢失守案例当属于隆基坚守182尺寸路线的硅片路线,导致了其在210尺寸硅片转身过晚,以至丧失优势给TCL中环。
在隆基发布166尺寸硅片的同一年,2019年8月16日,TCL中环发布G12即210尺寸硅片。对此,隆基不得不发布182硅片作为防守,自此拉响了长达3年的210与182硅片、组件尺寸之争。
在这场战役中,隆基固守182路线,声称其是硅片的终极尺寸。并在上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对友商的210路线则是不屑一顾,甚至火力全开攻击210路线的缺点。
但这样的结果是,隆基将210市场拱手让与友商。TCL中环推出210硅片后很快得到了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厂商的积极响应,企业间积极开展各环节的技术突破,仅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贯通。
最终,210尺寸的硅片顺利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带来的结果,不仅让中环成功登顶,也让双良节能、弘元绿能灯一众小弟站稳脚跟。
隆基的另一项失误体现在对于Topcon市场的漠视。
早在2017年,当光伏主流技术还处于铝背场和PERC换代之际,隆基绿能便已立项研发TOPCon,并率先推出新一代TOPCon光伏产品。
这本是占据先发优势的绝佳契机,但隆基管理层却秉持着“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在P型组件向N型组件转型的关键时刻,将领先身位让给了晶科能源。
隆基当时给出别样考量——相较于传统PERC电池,TOPCon电池的效率提升幅度有限,行业技术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而企业尚未盈利的局面,且当时这种趋势已初现端倪,故而认为TOPCon只是过渡性产品。
但隆基忽略的一点是,但与210尺寸硅片市场在硅片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一样,晶科能源率先押注TOPcon路线,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紧跟响应,在产业链企业的一致协同下,TOPCon市场快速成为主流,隆基又一次成为被孤立的一方,以至于没有在TOPcon盛宴中分得蛋糕,与之相对的是,晶科能源则凭借TOPcon的押注,顺利夺回组件出货量第一位置。
据权威第三方如InfoLink和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份,TOPCon市占率已达70%。InfoLink还预测,2028年,TOPCon技术市占率将达到75%。
TOPCon产品市占率的快速攀升还带来了一个额外结果——隆基大量的PERC产能被市场淘汰,这也是隆基当下存货减值的一大原因。
隆基不选TOPcon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找到了自认为的最优路线——BC路线。该路线的理论极限转换效率高于TOPcon。
在2023年中报及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终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并下定决心投身BC路线,会上,隆基董事长钟宝申表示,“隆基已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接下来的5-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
会上,钟宝申在回答电池技术选择问题时表示,因此隆基接下来的计划投资项目将全部采用BC类技术。
但隆基在BC上面临了较大困难:一是生产环节众多,带来的良率问题,导致的产能爬坡问题难以解决。其次,BC路线组件成本相对TOPcon略高,也很难让客户在BC和TOPcon的对比中产生倾向性。
这两大问题客观存在,让外界长期对隆基BC的成功抱有疑虑。
比如,海通国际在隆基2023年中报业绩交流会后就发文称,BC路线成本高、难度大,取代TOPCon路线成主流的方向尚未明确。
但隆基依旧坚定地选择了BC路线,已知和它一样坚定选择BC路线的行业企业还有爱旭股份,后者同样在押宝BC路线几年后面临着产能爬坡和成本问题。
唯一令隆基股东们欣喜的是,隆基的BC产品产能爬坡问题可能即将被解决。
在2024年中报及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称,今年上半年BC组件出货量约10GW,预计2025年底前公司BC产能将达到70GW,2026 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
不过,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关于BC产品的出货量描述又一次令股民捏了一把汗。原文中称“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BC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目前尚未知晓,隆基说的“很低”具体数字是多少。这也让人担心起,2025年,隆基的二代BC产品出货量目标是否会再次跳票。
第三大失误出在隆基对于储能路线的选择上。
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的持续攀升,由于其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储能市场也在2020年开始迎来爆发。不少光伏企业纷纷将储能作为各自第二增长曲线。
但与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一众企业选择较为成熟的电化学储能路线不同的是,隆基绿能又一次走了“窄门”——将氢能作为第二曲线。
2021年3月,由隆基总裁李振国亲自挂帅,隆基氢能成立,主营大型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与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当年10月实现首台产品下线。
但从财报端来看,尽管已经发力近4年,作为第二增长极的氢能,对隆基业绩的贡献仍然聊胜于无。
2024年11月19日表示,李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隆基绿能正在优化收缩绿氢业务,需要静下心来发展。此前,曾有传闻称,隆基正决心将光储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而绿氢业务从原本的第二增长曲线战略上转为第三增长曲线。
隆基的绿氢业务仍难以见成效?原因在于氢能产业的发展远未成熟,导致“制氢”和“储氢”的成本过高。
李振国采访中介绍,当前全球各国对绿氢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情况,本质还是因为绿氢成本过高所致。李振国说,当前绿氢的成本要比灰氢的成本高出2-3倍。
另据光伏研究人士指出,氢能运输能耗是天然气的8倍。因此,用氢能作为储能的话,仍然任重而道远。
与隆基过去几年死磕氢能不同。阿特斯、晶科能源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已经开始大量出货。尤其是阿特斯,其储能业务俨然孵化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极。
据阿特斯2月5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公司储能拥有约60GWh的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32亿美元。
白白耽误四年的隆基,此时改弦易辙,能追赶得上吗?
翻盘点在哪里?
目前,随着光伏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局面下。至少在一年内,光伏组件价格预计仍将维持低位。
这种局面对于有着丰厚现金流储备的隆基而言,等待其他企业流动性耗光自然退场未尝不是好事,但其前提是隆基的BC产品真的具备行业竞争力。
就货币资金这个单一指标来说,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主材环节上市企业中,隆基以511.1亿元的货币资金量在行业内排名第一,比第二名晶科能源的266.7亿元多出了244.4亿元。
随着BC产品被证明先进性且产能爬坡问题完美解决,隆基复制其在PERC时代的打法。待其他家企业陷入TOPcon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泥潭时,隆基利用资金优势实现快速BC产能的快速扩张,最终实现翻盘。
还是那个唯一的关键问题,BC是否真的被证明在度电成本上具备突出优势。要知道TOPcon产品同样在快速迭代进化,尽管当前看来隆基的BC二代产品相比于市面上主流的TOPcon产品具备度电成本上具备优势,但拉长时间线看,这种领先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并不好说。
隆基绿能最终能否演绎翻盘局,相信未来几年内将揭晓答案。$隆基绿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助力广东,这4个市打算这么拼 2025-02-08 17:05
湖南祁阳智能制造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2025-02-08 11:55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024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 2025-02-08 08:23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由ICAS英格尔认证颁发的合规管理体 2025-02-08 01:52
中国销冠比亚迪2025年1月销售30万台 2025-02-08 00:04
九强生物获得两项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5-02-07 20:49
乡村四时好风光!海门三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5-02-07 17:35
中汽协:12月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金额达21.4亿美元环比降16. 2025-02-07 15:03
春节最热的十家博物馆有哪些?广东博物馆春节成绩单新鲜出炉 2025-02-07 10:36
上海浦东科创集团8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下调至2.02% 2025-02-07 06:47
春节假期武汉洪山返乡置业优惠活动带动住房消费超1亿元 2025-02-07 03:58
国家超算互联网、华为AI平台宣布:接入! 2025-02-07 01:48
突然大批涌现!有人几天收入超5万元,事关DeepSeek 2025-02-06 22:23
增速全省第一广东茂名2024年进出口总值171.6亿元 2025-02-06 18:19
春节假期,金山区旅游接待量达到66.15万人次 2025-02-06 12:50
DeepSeek点燃科技行情多只基金押中热门股 2025-02-06 10:28
2024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生成式人工智能零售业全景探索白皮 2025-02-06 07:01
第五届《汽车风云盛典》升级打造“总台车晚” 2025-02-06 02:30
Aurobay甲醇发动机成功首搭赛车!助力吉利绿色甲醇赛车计划 2025-02-06 00:56
长安汽车:“自研+合作”双轮驱动,高端电动化迎来突破|2024大 2025-02-05 19:57